中能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聚焦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发改委副秘书长谈一带一路:助推宏伟构想迈向辉煌未来

发布日期:2017-05-11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

    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和进度超出预期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三年多来,许多国家积极响应,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诸多重大进展。
    一是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总体框架顺利搭建。习近平主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描绘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意义和建设思路。2014年底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研究制定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规划,2015年3月国务院授权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习近平主席的系列重要指示和这样两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顺利完成。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主动对接国家规划,全国各省(区、市)都出台了实施方案,各部门也出台了贯彻落实意见。
    二是合作协议陆续签署,国际共识不断凝聚。以战略对接为核心,我国已与38个国家签署了近5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同时,积极推进编制双多边合作规划纲要。目前,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中哈、中白、中捷对接合作文件均编制完成并顺利签署,中塔、中老等对接合作规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与土耳其、波兰、沙特等国签署了关于加强“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三是项目建设相继启动,早期收获成效初显。“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储备库已经建立。截至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推进项目1000多个。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亚吉铁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中俄和中亚油气管线、瓜达尔港先期建设、吉布提港、缅甸皎漂经济特区等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中欧班列打造统一物流品牌,境外首达仪式在波兰成功举办,已累计开行近3500列,通达9个国家14个城市。
    四是产能合作进一步扩展,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与20多个相关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与27个国家签订了国际产能合作文件,与法国、德国、韩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就共同开拓“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达成重要共识。各类双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企业在20个沿线国家在建的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与53个国家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签署了78项合作文件,推动工作制度对接、技术标准协调、检验结果互认、电子证书联网。
    五是金融平台多元化发展,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金融合作。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成为国际金融合作的新平台。截至2016年底,亚投行已为沿线国家的9个项目提供了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签约项目达15个,承诺投资额累计约60亿美元。同时,共9家中资银行在26个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分支机构,20个国家的54家银行在华设立了6家子行、20家分行和40家代表处。
    六是人文交流广泛开展,民心相通水平不断增强。我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与60多个国家签署教育合作协议,来华留学生中近一半来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截至2016年底,我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个中国文化中心,新建了一批孔子学院。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活动,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获得成功。我国与沿线国家签署了46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沿线国家设立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的深度调整期,原有的发展格局被打破,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经济复苏任重道远。虽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经济预期低迷刺激了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反地区一体化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抬头,对原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形成较大冲击。在缺少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有效支撑的情况下,世界经济迫切需要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源。“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点燃了希望之光。
    “一带一路”横跨欧亚大陆,相关国家借中国发展东风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催生新的需求,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就是将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与逆周期时宽松政策创造的超额货币供给有效结合,满足这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同时优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提高生产要素质量,推动世界经济再平衡,助力经济复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体现了各国的共同利益,是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新共识,展现了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与肯定。截至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和参与意愿。我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热烈响应。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带一路”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必将向着更加辉煌未来进发。
    以“钉钉子”精神把“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了不断深化的重要阶段。我们应抓住机遇,把握时机,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大理念、大原则,着力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的丝绸之路,为各方的互利合作提供优质平台。下一步应着力在以下方面狠下功夫:
    抓统筹协调。一是坚持有力有序有效。按计划、分步骤,有急有缓推进各项工作,保持定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让国内外民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二是强化国内协调联动。要统筹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统筹推进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统筹推进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强化规划引领,引导各方面相互协作。三是加强国外一体合作。引导“走出去”企业规范经营,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规避政治、法律、经济等风险,推动建立“走出去”企业黑名单制度,对违反市场原则、恶性竞争的企业进行惩戒,确保国家整体利益最大化。
    促共同推进。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深化与相关国家主流媒体合作,围绕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配合重大外事活动,开展鲜活的宣传报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我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也是展示“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传播丝路精神、弘扬共商共建共享合作理念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充分表达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参与合作的诚意,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朋友圈”,构建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网络。二是促进对接。积极对接沿线国家的发展规划,找准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切入点,持续推进合作协议签订工作,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努力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三是深化人文交流。全面深化在教育、科技、卫生、扶贫、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与这些国家互办多种形式的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弘扬和传承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为深化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推项目落地。一是突出重点。进一步突出重点方向、重点地区、重点项目,以六大经济走廊支点国家和地区为主攻方向,聚焦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五大区域,稳步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二是强化引领。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境外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实施好一批重大关键性项目,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有效调动当地参与积极性,带动相关项目接续推进。三是促进联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国内企业到相关国家投资经营,广泛拓展多样的经济贸易活动。在项目建设中还应积极与所在国进行技术标准对接调整,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强支撑保障。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持续推进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协商解决影响互联互通的制度、政策、标准等问题,降低人员、商品、资金、信息跨境流动成本,为大型项目实施提供稳健的政策保障,不断提高投资贸易便捷化水平。二是完善金融服务。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一些国家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偏低,融资能力较差,金融服务需求旺盛。要加快金融“走出去”步伐,加强与相关国家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减少当地货币汇率波动对投资合作产生的不利影响,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切实降低项目融资成本,提升服务水平。三是促进安保合作。加强海外风险防控能力建设,建立政府间反恐合作和安保机制,联合驻外机构对企业加强指导,确保海外中方人员和财产安全。
     重形势研判。着眼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做好形势分析和政策预研,一能够有效防控风险,二能够进一步明确方向,三则有助于长期立于主动位置,抓住工作主动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脆弱乏力,增长基础不稳。“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开放与保守、变革与守旧、经济一体化和“碎片化”的矛盾逐渐凸显,“黑天鹅”事件的不断发生,给世界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这些问题如果处置不妥,极有可能冲击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局面。我们要居安思危、超前谋划、稳妥应对。要特别做好两方面的精准研判:一是世界大势走向。密切跟踪关注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新动向,尤其是重点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政策走向,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做好对策储备。二是地区因素变化。加强对“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国家国情研究及形势分析,提高预测预判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
(作者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

媒体垂询

E-mail:ZNJ@china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