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要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要闻

推动金融业在开放中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2018-05-18 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报

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脚步也从未像今天坚定有力。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以开放促改革、谋发展,以更大力度自主开放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正日渐成为共识。

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公布金融业对外开放具体措施和时间表,11项举措、措施将在2018年落实或推出。4月底,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逐步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进入5月,金融业开放举动更备受关注,新的合资保险资管公司获批,沪港通、深港通相关交易额度扩大,野村控股株式会社等向证监会提交了设立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拟持股达51%。本月13日,上海又依据央行先前的金融业开放措施提出将在扩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等6大方面争取先行先试……

“金融业开放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进程,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40年,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正在加速路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市场份额总体还不算高,我国在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对外资金融机构还有一些规定,金融制度环境便利度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期我国金融业开放举动频繁,引业界关注,但其实在4年前就已经悄然“试水”。上海自贸区成立不久就开通了国际板业务,全球投资者可以通过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使用离岸人民币、可兑换外币参与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同时联动欧美等境外黄金市场。这之后,上海自贸区推进贸易、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三者并重,推动资本和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更一直与实体经济互为依托。国际贸易发展提质升级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的金融市场不活跃、不完善,开放程度有限,那么这一区域的国际贸易也会发展缓慢、不畅通。反过来,国际贸易的流通也需要金融市场资金流的有效运转,否则就会使国际贸易处于萎缩的发展状态。

除此之外,金融业开放也是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化解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金融业面临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服务业,金融应通过服务实体经济来获得自身发展,这才是强基固本之道。”刘英说。

当今中国,金融业历经了开创期的筚路蓝缕,一路走来已到了进一步加快开放的新阶段。而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而言,金融业扩大开放势必会为其带来更多利好。“很多中国外向型企业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往来十分频繁,尤其是涉及到外资银行母国业务更是如此。”宜华科技国际业务主管邱丽向本报记者表示,以银行业为例,虽然中资银行也在走出去,但在短期内形成较完善的服务网络和业务能力还有局限。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往往会利用外资银行在国际结算便利、节约交易成本、分散金融风险等方面的优势。

记者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发展正在迈入稳健成长期。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走了进来,共同发掘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也正在为日益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增添活力。以银行业为例,数据显示,2017年末外资银行在中国营业性机构总数达1013家,相比2002年的180家年均增长13%;总资产从2002年末的3000多亿元增长到2017年末的3.24万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2017年累计实现净利润相当于2002年的10倍。

当然,对于国内金融机构来讲,金融开放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竞争。“短期来看,需要注意的是金融风险的防控,要逐步实现平稳渐进的开放,防控金融风险是首要的。对于本土金融企业而言,外资进入会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刘英认为,国内金融企业要练好内功,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参与竞争,参与深化金融改革,加快产品、业务革新的步伐。同时,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考验主要在于风险防控、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因而要提升监管能力。

刘英同时表示,长期来讲,推进金融业开放对金融业本身和实体经济都是好事。因为金融业开放本身就代表机制建设更加完善、金融体系运转更加高效,将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规模和参与主体的数量都会上一个台阶。

“另外,金融体系畅通,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好处也是值得期待的,而且金融是活水,只有浇灌实体经济,实施金融开放才能更好地带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刘英说。

媒体垂询

E-mail:ZNJ@china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