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时政热点
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热点

创新引领 未来产业已来

发布日期:2025-03-13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当前,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命健康,应瞄准未来健康这一重要方向,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产业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等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更多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等。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发凸显,未来,要遵循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规律,以消费作为核心驱动力,让未来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消费走势,充分发挥科技赋能文化产业作用,更好满足百姓高品质生活需要。

   跟过去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同,我们正在建设的生态文明,要求绿色发展、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过去那些不被认为是传统优势的空间要素,比如海洋、太空等,迎来很大发展机遇。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方面,中国正加速发展核能、氢能和生物质能。需要看到,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赋能主要是消除资源瓶颈障碍,开辟新空间新材料新能源,让成本降下来。为此,各地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合理规划和精准培育未来产业。

  推动创新生态积厚成势

   未来产业具有颠覆性、不确定性等特征,需要政府以战略眼光超前谋划。一方面,强化战略规划引领,追踪研判产业创新演进趋势。各地应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错位发展未来产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场景应用拓展中的主体作用。改革科研绩效评估和激励体系,适时完善知识产权战略,引导和激励高质量专利创造、技术研发和转化。

   未来产业需要开发适配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就需要制定出台生物医药、量子产业、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细分领域的产业政策,探索“大模型+垂直场景”模式,在医疗、教育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为未来产业的发展创造市场需求。

   未来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生态的涵育。应优化区域产学研资源布局,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形式,促进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对接,探索专利开源、专利开放许可等知识产权运用新模式。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协同的创新生态,构建政府科技研发资金、政府产业引导资金与市场化投资基金的联动机制,加大银行、保险、担保、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对未来产业投资的支持力度。


自然资源赋能产业创新

   自然资源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关键是要找准供需之间的着力点,变“被动保障”为“主动引领”,实现空间、土地、数据等要素的科学配置。

   数字经济时代,测绘地理信息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和战略性数据资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为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数据底座。着眼未来产业,江苏将进一步扎实推动地理信息数据与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等新业态新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构建低空空域数字孪生系统,支撑低空数字空域和航路航线图编制等工作,为产业创新发展精准赋能。


 低空经济拓展应用场景

   当前,各地不断开拓低空经济应用新场景,通用航空和低空飞行量迅猛增长。

   展望未来,低空经济呈现几大发展趋势:一是市场化与专业化,通航企业更注重市场需求,提供多样个性服务;二是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运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三是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航空燃料,减少噪声和排放,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四是国际化拓展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五是多元化经营与产业链整合,拓展航空旅游等相关领域。

 

原标题:创新引领 未来产业已来
记者:苏雁、张胜、张晓华、李春剑
责任编辑:温璐、薄晨
网页编辑:苏伟

媒体垂询

E-mail:ZNJ@china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