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媒体聚焦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新型储能迈向规模化发展关键时期

发布日期:2025-09-10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

  第四届中国国际储能展(第四届EESA)日前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展馆内,全球首款智能体储能系统EN 8 Pro展位前围满了专业人士。不远处,Elementa金刚系列电池舱与新能源制加氢能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吸引国内外客商目光……众多创新产品的集中亮相,折射出我国储能产业从“单一功能”向“系统智能”、“短时调节”向“长时支撑”、“独立应用”向“多能协同”的发展趋势,引领着全球储能产业发展风向。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家能源局近期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

  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全方位带动产业创新进程,技术、产品频频“上新”。

  本届展会上,多家头部企业展示了最新创新成果。交易智能体通过大模型矩阵,自动整合气象数据、市场信息、电价曲线、负荷预测等,实现峰谷电价精准预测。在用电端,AI负荷预测大模型可使负荷预测准确率超97%。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智能体打通了交易、生产和运维环节,通过智能排程,确保了全生命周期收益最优。当前,光伏行业正从“制造为王”走向“解决方案为王”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正不断加码储能等相关业务,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各类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约占已投产装机的96.4%。此外,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技术路线,占比各为1.0%。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等创新技术路线加速应用,新型储能技术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我国新型储能技术路线“百花齐放”,涵盖全球工程应用的主要技术路线。

  如今,液流长时储能的崛起,有望改变行业“技术路线图”。眼下,在“技术+商业”双轮驱动下,中国企业正走向全球,为构建韧性电网提供更多可能。

  2025年是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今年1—6月,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达42.6吉瓦时,同比增长27.5%。上半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达86.7吉瓦时,同比增长54%。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远超行业预期,标志着储能市场正步入加速扩张的新阶段,也助推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加速向“车能路云”深度融合迈进,能源生产、存储与消费模式正在重塑。

  一系列创新成果,无不证明储能不再是“电力系统的配角”,而是“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引擎”。从“跟跑”到“领跑”,中国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创新,不仅为国内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成长空间,也为全球电力系统提供了更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技术落地应用,我国储能的“全维进化”时代即将开启。

 

原标题:新型储能迈向规模化发展关键时期
记者:李均
责任编辑:王婉莹
网页编辑:苏伟

媒体垂询

E-mail:ZNJ@china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