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全球新型治理变革的题中之义,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契合全球人民福祉的关键一招。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高水平对外开放方兴未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这鲜明宣示了中国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坚定不移走合作共赢新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以发展为前提:高水平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价值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成功推进和拓展,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于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在于始终尊重并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突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现代化历史的单一解释逻辑,并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示了实现现代化的多样化道路。
(一)高水平对外开放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所内蕴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和平进取、互相成就、共同发展的共生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推行的强权模式和世界霸凌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大势,以合作共赢模式开启对外开放新篇章,符合全球人民共同利益。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开放模式,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惠及中国自身和世界人民,创造性解决了一系列西方世界无法解决的世界难题,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但行得通、而且走得稳、更是发展得好。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特殊国情的中国特色,并在经济全球化加速演进趋势中呈现出深刻的开放逻辑与实践特征。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应有之义,更构成了符合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发展、突破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新范本。
我国的对外开放始终围绕现代化发展的实际要求,立足“发展”这一核心议题,正确把握对外开放之于现代化的双向作用,正确平衡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基点,始终坚持国内政策与开放政策相匹配,统筹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主动转向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推动开放型世界市场的建设和完善,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资源的投入,在逐渐将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到国内经济发展之中的同时,灵活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更重要的是,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倡导和平发展共赢,“一带一路”结出累累硕果,2013至2022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累计总额达到19.1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十年来,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截至今年9月底,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7个城市,累计开行超过7.8万列,运送货物超过740万标箱,运输货物品类目前扩大到53个大类、5万多个品种产品;22个自贸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运转有序,形成了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
(二)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有赖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实践的行动指南,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决定发展的成效乃至发展成败。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解决好内外发展的联动问题,必须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新动能。中国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为世界带来“开放红利”,既可让世界各国参与分享中国强大国内市场的“蛋糕”,又能以中国开放促进世界共同开放,做大国际市场的“蛋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同时兼顾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也就是说要坚持系统的观点,着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国内与国际在资源配置、要素流动、商品流通等方面的相互贯通,从而提升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与水平。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到“开放”与“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等统一起来把握,始终做到既是立足本国实际的开放,又是面向未来的开放,着力形成“市场机遇更大”“规则对接更好”“创新动能更足”“包容共享更强”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的话语重构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的对外开放,是当代中国开放的根本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新时代以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成就不仅助力中国书写了“亮丽”的经济答卷,更用实际行动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话语重构。中国以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为基础的对外开放,向世界呈现了有别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方案,为世界其他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选择。要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既要从学理上深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型经济学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重大意义,更要从外宣上及时传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讲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故事,要着力讲清楚开放是世界大势,全球化势不可挡,西方个别国家脱钩断链、筑墙设垒违背历史潮流、不得人心;要着力讲清楚开放是发展所系,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是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要着力讲清楚开放是合作共赢,开放不仅惠及自身更是惠及世界,中国的开放是合作共赢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以合作为基础: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双向互通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体系,体现为对外开放范围更大、对外开放领域更宽、对外开放层次更深三个层面。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至7.3%,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二位,“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
(一)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要素空间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必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面对世界变局带来的新挑战,是被动裹挟进西方经济主导的模式亦步亦趋还是主动应变、创新发展路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给出了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答案。加快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是精准破解经济低层次发展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从而“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
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为重要抓手,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潜力为基础,为国内外要素配置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尽管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但要素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仍在路上。要继续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也就是说,通过赋予要素流转与配置充分的市场权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基础,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进一步扩大优势生产要素市场的空间规模,增强要素市场竞争程度,提升经济要素的流动性与灵活性,引导各类要素协同向先进生产力积聚,形成基于技术和知识等高级要素禀赋的动态可持续发展优势。要在坚持高质量“引进来”的同时,着力提升“走出去”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向“以内促外、优进优出”运行机制的转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积极与他国互动并促进技术和人才要素的高效流通,实现高级要素驱动下的制造业全球产业链地位的跃升。
(二)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市场空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必然要求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基本形成,也必然要求中国在国际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本质就在于以合作为纽带畅通市场,优化空间生产,打破国内梯度式的开放格局,激发国内市场优势,吸引更多国际产品进入中国市场。要挖掘国际市场潜力,打开外部市场,塑造中国对外开放新优势,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空间的高效联通。一方面,通过建设高水平开发开放试验区平台,全面提升对外合作水平。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不断深化,自贸区试验区范围分批次逐渐扩大,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相继设立了内蒙古二连浩特、云南勐腊(磨憨)等多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构建沿边开放战略平台框架体系,充分发挥了开放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依托“人口规模巨大”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深度融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时明确强调“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这表明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共享市场机遇,为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积极作用,缓解全球经济增长压力。
(三)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空间
今年以来,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通胀水平仍然较高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潜力和活力,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引擎,其中高水平对外开放功不可没。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不仅使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摩根大通、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纷纷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测,而且经济增长持续稳定的溢出效应还在不断显现。事实证明,中国既有能力又有意愿与世界分享发展机遇,中国发展越好,全球就会越繁荣。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的独立自主,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我们自己的力量基础上,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是克服长期以来对外开放特别是出口增长低成本路径依赖的不二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中国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扩大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升现代服务业开放水平。”我们要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以开放促进发展,以合作实现共赢,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服务过程的智能化、便捷化和高效化。抓牢服务贸易数字化工程,培育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打造高标准的服务业开放制度体系,着力提升中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广阔的世界市场。
以共赢为目标: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合作共赢的开放,也是推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内外大势,坚持立足自身发展,同时广泛开辟对外合作新局面,秉持合作共赢,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有效应对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的趋势,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活力。中国将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承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扩大世界开放合作共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持续推进“市场机遇更大”的开放。加快建设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和贸易大通道,发展“丝路电商”,帮助更多国家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在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方面,做优做精重大项目,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打造一批产业定位清晰、区位优势突出、运营管理先进、生态效应明显的合作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我国企业和各国企业优势互补,完善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为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合作空间。在加强规划政策对接和人文沟通方面,继续推动与各国发展战略、区域和国际发展议程有效对接,提升软联通水平,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等领域合作。积极扩大进口,实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提升自贸协定水平,用好自贸协定成果,继续为世界创造巨大市场红利。
(二)持续推进“规则对接更好”的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是我国适应对外开放新阶段的战略抉择,也是深化我国与世界合作的必然要求。我国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带来的发展红利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释放,必然要转向制度型开放。党的二十大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中国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7份标准化合作协议,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国积极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高能级开放平台,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致力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三)持续推进“创新动能更足”的开放。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到“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组建到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正式生效,再到近期的中美元首会晤,这些都表明中国以共赢为目标,积极推动多边合作等方式变革和创新全球治理机制,为优化全球经济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公平合理方向发展注入中国元素与中国智慧。我们要继续加强创新合作与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改革,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在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方面,依托世贸组织等有关机制,推动在全球层面深入讨论投资便利化问题,推动建立投资便利化多边框架。以《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为基础,同各方探讨并制定全球数字治理规则,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
(四)持续推进“包容共享更强”的开放。合作共赢意味着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在推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展现中国胸怀,贡献中国智慧。我们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权威性和有效性,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坚定不移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关系,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借助进博会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充分释放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切实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同时更好发挥上海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并在上海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时代大势,自我封闭只会落后。站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要以更加宏阔的历史视野,更加前瞻的战略谋划,更加勇毅的使命担当,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激发“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统筹两个大局,准确识变应变求变,与世界各国深化合作、协同打造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我们坚信,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继续拓展必将惠及自身及世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迎来更加进步和繁荣的中国和世界。
(作者:贾钢涛为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怡颖为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原标题:高水平开放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
责任编辑:徐倩阳
网页编辑:苏伟